中国耗时最长的一个工程:2500年前就已经开始动工,至今仍还在建

一说到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工程,万里长城、秦始皇陵、都江堰、故宫、坎儿井、圆明园、乐山大佛……真是数之不尽,它们的宏伟精妙让每一个中国人骄傲自豪,今天我们要说的,是一个从春秋时期开始,到今天还在修的工程——大运河。


首先我们要了解,大运河包括了3个部分,分别是:隋唐大运河、京杭大运河和浙东大运河,千万别误把它们单独叫做“大运河”,引起他人误会。

“大运河”,始建于公元前486年,全程2700多公里,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,地跨北京、天津、河北等8个省份、直辖市,纵贯中国华北大平原,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“大动脉”,至今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,是世界上最长、最早开凿、规模最大的运河!


说到大运河,不得不提隋炀帝杨广,当年他主持开凿了隋朝大运河,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发展,一时间“商船旅往返,船乘不绝”,毕竟比起富庶的南方,当时北方资源很贫乏,而有了运河,解决了北方的粮食问题,还发展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,加强中央集权制,可以说一举多得。

然而我们都知道,什么东西都要量力而为,在当时古代的生产力和劳动力下,要修建如此规模的大运河,绝对是劳民伤财,所以也有人说,隋朝之所以灭亡,就是因为修大运河,当然这有些夸张,但也没说错。


为了大运河,隋炀帝召集了河南、淮北100多万人民一起修,同时还征发淮南民工10多万人修东汉陈登所开的邗沟直道,另一边还修建离宫40多座,建造数万艘船,看到这里你就能知道,这样的朝代绝对会灭亡,确实发展了经济,但普通老百姓早累死了。

其实大运河不是隋炀帝杨广修建的,他只是利用前代留下的运河,将旧河道进行疏通,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末期(公元前476年),吴国开凿了胥溪、邗沟、黄沟3条运河,吴王夫差可以说是挖下大运河“第一锹”的人。


随着时代发展,几乎每一个朝代的君主都在扩张河道,渐渐才有了如今大运河的产生,但由于战乱和维护不当,多处地方遭到破坏,所以新中国建国后,我国对它们进行了维护和修补。

1959年以后,结合“南水北调”工程,扩建了徐州至长江段400余公里的运河河段,同时扩大沿岸灌溉面积和排涝面积,确保下河地区1500万亩农田和800万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。


历经千年风风雨雨,大运河是中国漕运的重要通道,如今它的功能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多,比如成为旅游路线,在2014年6月22日的“第38届世界遗产”大会上,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。到今天,很多堵塞的地段我们都还在疏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