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人才流动的阀门

肇始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人才流动热潮,冲击着旧有的人才制度,曾引起激烈的讨论。

时至今日,这一问题依旧为人们所热议。正如,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,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、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以更大力度实施“千人计划”“万人计划”,突出“高精尖缺”导向,不唯地域、不拘一格,更积极、更开放、更有效地集聚人才,也为人才的使用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。

近年来,为争夺人才,诸多城市纷纷抛出“送房子”“送户口”“送钱”等措施,以增强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。可以说,人才如何“引得准”“用得好”“留得住”,成为当前各地开展人才工作面临的共性难题。如何看待人才流动,成了其中关键。

过去5年,是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不断破冰的5年。从中央到地方,改革多措并举,政策创新亮点频出。各地政府也积极推进人才工作改革和政策创新,为人才送去礼包,为当地赢得未来。而作为三线城市,漳州毗邻厦门,存在厦门对人才的“虹吸效应”,是漳州需要正视的问题。

那么漳州又该如何开展人才工作?对此,漳州有一个清晰的认识。在脱贫攻坚成为紧迫任务的当下,往“低处走”的人才流动成为“时尚”,比物质更重要的人生境界吸引着人才;还有一种人才流动,是“不求所有、但求所用,不求所在、但求所得”的智力、知识和技术的流动。

人才流动起来,在不同领域、不同岗位获得多样经历,能够最大程度激发人才的内在潜能。因此,当以开放心态对待人才流动,不应该设置层层关卡、重重阻碍,而应该让人才流动起来。

基于此,近年来漳州打开了人才流动的阀门,坚持差异化的引智之路,围绕重点产业以“不求所有、但求所用”的人才引进理念,建好平台引才,积极推进漳州市“蓝火计划”等平台建设,大力发展各类众创空间,坚持项目引才,拓宽渠道引才,柔性汇聚国内外人才资源。

据统计,目前漳州市已建立31家院士专家站,争取到28名院士,158名专家为漳州的发展出谋划策、贡献智慧。这一做法打破了户籍、地域、人事关系等传统人才流动中的刚性制约,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的活力。“柔性引才”使得这些人才突破制约地区发展的短板,实现转型升级、跨越发展成为可能。

今年,漳州市更是坚持积极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, 加强人才的引进、培育和使用,将人才工作纳入“三抓三比、十项竞赛”考评内容,成功举办国家“千人计划”“万人计划”人才项目资本对接活动,并深入开展重点企业和高校科研人员“双向挂职”,在全省率先实现科技特派员建制村全覆盖、乡镇工作站全覆盖。这一系列做法,让漳州的人才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。